中國足球甲級聯(lián)賽的周末對決,總能把觀眾席變成大型魔幻現(xiàn)場。八場比賽總共才憋出十幾個進球,可您猜怎么著?五個世界波、三腳天外飛仙,外加門將40米外落葉球破門,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看《少林足球》真人版。程月磊把守的球門像焊了鋼板,重慶銅梁龍的薩達烏斯卡斯踢后衛(wèi)愣是踢出了中場大師的范兒,遼寧鐵人的扎球王在邊線零度角破門時,場邊替補席集體表演"地鐵老人看手機"——這哪是踢中甲,分明是神仙打架?。?/p>

可扒開這層光鮮亮麗的糖衣,里頭藏著的才是真家伙。最佳十一人名單里,六個外援名字明晃晃掛著,本土射手王向余望場場進球卻被國家隊教練無視,18歲小門將姚浩洋去年剛捧走最佳守門員獎杯,今年就被各家俱樂部當白菜價哄搶。這畫面像極了咱小區(qū)門口的菜市場,新鮮水靈的本地青菜無人問津,貼著洋標簽的蔫茄子倒被搶破頭。
俱樂部老板們坐在VIP包廂里,個個都是急性子。青訓?那玩意兒見效太慢!不如直接砸錢買外援,好比去快餐店買現(xiàn)成漢堡,誰有耐心從種麥子開始?您瞅遼寧鐵人的日本外援邦本宜裕,人家傳球比GPS還準,可咱自家青訓出來的球員,現(xiàn)在還在替補席上給老外遞礦泉水。足協(xié)嘴上喊著"本土培養(yǎng)",轉(zhuǎn)頭給每隊外援名額又松了綁,活脫脫像勸孩子多吃蔬菜的家長,自己卻頓頓燒烤配啤酒。
那些個吹上天的數(shù)據(jù)更經(jīng)不起推敲。去年中甲本土球員進球數(shù)是外援兩倍多,可最佳射手、最佳球員全讓外援包圓了。好比全班考試平均分上去了,獎狀卻只發(fā)給借讀生。更魔幻的是犯規(guī)排行榜,前三名清一色外援前鋒,合著人家來中國不光要進球,還得兼職當拆遷隊?大連超越的克羅地亞外援博季奇,犯規(guī)92次被犯規(guī)115次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場上玩真人版《拳皇》。
要說最慘的還是青訓苗子。梅州客家的陳國抗,21歲就成了球隊大腿,可轉(zhuǎn)會市場上還沒棵白菜值錢。江西聯(lián)盛的易縣龍,19歲小將場場首發(fā),月薪還不夠外援的零花錢。這些孩子就像被硬塞進外援豪車后備箱的自行車,明明該是未來主力,現(xiàn)在只能湊合著用。球迷們在場邊喊得震天響,可要是自家孩子和外國球星同時受傷,救護車肯定先拉外援——身價擺那兒呢!
裁判們也沒閑著,熊星捧著金哨獎笑得像朵花,可看看數(shù)據(jù):場均紅牌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,不是大家變文明了,是裁判口袋縫死了。視頻裁判?不存在的!底線裁判倒是配了倆,結(jié)果成了球場上的吉祥物。這操作好比給破自行車裝了兩個勞斯萊斯后視鏡——看著挺唬人,該散架照樣散架。
說到底,中甲這出大戲演得再熱鬧,終究是資本游戲的外包裝。外援們拿著天價合同當臨時工,本土球員在夾縫里求生存,青訓成了匯報材料的裝飾品。哪天要是國際足聯(lián)規(guī)定必須全華班,估計半數(shù)球隊得當場解散。就像村里的王大爺總吹自家腌菜多好吃,其實全靠味精提味,真把調(diào)料撤了,連隔壁大黃狗都不樂意聞。
看著向余望又梅開二度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郜林也是這么橫空出世。如今國家隊鋒線還在吃老本,新星們要么在替補席發(fā)霉,要么被外援擠到邊路當工具人。足協(xié)總說"中國足球未來可期",可這未來到底是幾年?總不能等到00后都退役了,還拿"青訓成果即將顯現(xiàn)"當遮羞布吧?
重慶銅梁龍的球迷把球場染成紅色海洋,可這紅色浪潮里漂著的,是本土球員越來越渺小的身影。當扎球王們拿著鈔票功成身退,咱自家孩子怕是連踢野球的場子都租不起了。這樣的中甲,您覺得是黎明前的黑暗,還是熄燈前的狂歡?歡迎大家伙兒發(fā)吧看法!
熱門推薦: yy直播錄像在哪看 下載體育視頻直播 玉林新聞直播 徐州電視一套直播 廣州恒大vs萊赫維亞 網(wǎng)上哪里看電視直播 摩洛超直播 男亞錦賽決賽直播 央視一線直播 中央六在線直播觀看 怎么網(wǎng)上看電視直播 直播衡水視頻